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2-10-15
入秋后天氣轉涼,一新手爸媽擔心4個月寶寶睡覺著涼,用蠶絲被將他裹得嚴嚴實實。30分鐘后,寶寶出現面色發紺、昏迷等癥狀,隨后被送入醫院治療。好在經過一系列搶救后,寶寶生命體征平穩,已康復出院。
像這樣的爸媽不占少數,每年總會看到類似新聞,不僅寶爸寶媽,部分奶奶也積極參與這場溫度戰,總覺得寶寶冷,于是里三層、外三層包裹著寶寶,捂著捂著一不小心就造成“捂熱綜合征”!
主任中醫師,四川省名中醫,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擅長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慢性咳嗽、肺炎、咳嗽變異性哮喘、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營養不良、慢性腹瀉、病毒性心肌炎、小兒多動癥、小兒遺尿及新生兒疾病。
城北門診時間:星期一、二、日上午,周四全天
捂熱綜合征是寒冷季節比較常見的小兒疾病,由于捂悶過久或保暖過度造成孩子高熱、缺氧、大汗、脫水、抽搐、昏迷,繼而發生呼吸循環衰竭、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表現的綜合征,故又稱作蒙被(缺氧)綜合征、被捂綜合征等。
捂熱綜合征好發年齡為0-4歲,多見于小于1歲寶寶,特別是新生兒。這種疾病起病急、病程重,如不及時救治,可導致寶寶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死率可達18.33%-19.3%,存活者部分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如繼發性癲癇、智力發育障礙等。
由于寶寶太小,還不具備自行蹬掉被褥的本事,更沒有向外界呼救的能力,如果寶爸寶媽護理不當,使寶寶被捂過久或保暖過度,等發現時寶寶可能已經發生了捂熱綜合征。
如何讓寶寶
遠離“捂熱綜合征”?
調節室內適宜溫度
可以將室內溫度調控在23-24℃左右,濕度控制在50%-60%,不僅可以改善寶寶的睡眠質量,而且可以避免因溫度過高導致的脫水熱,也可以避免因溫度過低使寶寶出現鼻塞等癥狀。
如果寶爸寶媽仍然擔心在室溫適宜時寶寶因踢被子而著涼,可以嘗試睡袋、被褥夾等。
母嬰宜分床睡
很多寶爸寶媽因擔心寶寶單獨睡不安全,喜歡將寶寶抱到身邊一起睡,甚至有些寶媽為了哺乳方便,抱著寶寶入睡,這是非常危險的。
寶寶與成人同睡,不僅有捂熱綜合征的風險,而且成人翻身時容易壓到寶寶、誤將被子捂住寶寶口鼻,造成寶寶窒息等意外發生。
相反,讓寶寶獨自睡,并將小床放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不僅避免了危險,還可以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床上不要放置太多東西
如毛絨玩具、被子、抱枕、枕頭等,這些東西不僅占空間,而且隨時可能蒙住寶寶的頭部、口鼻等部位,另外毛絨玩具等物品容易滋生蟲螨,藏匿灰塵,引起呼吸道疾病。
寶寶對溫度的需要基本與成人一致
正常按照成人添加衣物的標準給寶寶添加衣物就行,時時牢記兩個要訣:摸頸、摸背。
只要寶寶頸部、背部是溫暖干燥的,無需添加衣服。如果寶寶容易汗出,可以在寶寶背部與衣物之間放一條隔汗巾。
盡量不使用熱水袋或電熱毯
熱水袋和電熱毯本身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持續供熱容易導致寶寶出現捂熱綜合征。
如果怕寶寶入睡時床不暖和,可以使用柔軟、帶淺絨毛的床上用品,如果必須使用熱水袋或電熱毯,可以提前將熱水袋放入床褥或將電熱毯提前打開,待床褥暖和后將熱水袋拿開或將電熱毯電源關掉。
及時就診
如果寶寶出現捂熱綜合征的相關癥狀,如煩躁不安、面色發紅、汗多、高熱、尿少、抽搐等,要立刻將被褥拿開或將襁褓松開,離開高溫環境,將寶寶帶到通風的地方。
如果寶寶體溫過高,要及時物理降溫,如退熱貼、冰墊、溫水擦浴等,不要使用退燒藥,以免加重出汗導致身體虛脫,并及時帶寶寶就醫。
(來源: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編輯:邱果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