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2-10-11
10月10日早上7時40分許,陳禮剛教授帶著科室醫護人員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康健中心院區)神經外科住院部會議室和忠山院區神經外科住院部連線進行交班。
“神經外科患者病情大多較重,四級手術患者居多,因此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科室的每位醫護人員要掌握病區每位患者的情況?!标惗Y剛教授說。
陳禮剛教授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大外科主任兼神經外科主任,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全國委員……,交班、接診、手術、學術交流和研討等,工作一項緊接著一項,“無縫銜接”是陳禮剛教授的工作常態。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里,大部分同事有事找他時都會說,“陳禮剛教授在醫院是出了名的不好‘逮’?!?/p>
“如履深淵、如履薄冰、全力以赴、盡善盡美”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科訓,也是陳禮剛教授的從醫理念。神經外科這門學科講究“精細”,用鑷子將熟雞蛋外面的膜完整剝下、用針線把葡萄皮縫合……剛踏入神經外科這一行時,鍛煉手穩、精力集中、精準施術是每天的基本操作。從業34年來,陳禮剛教授說:“只要撕裂一條小口子,就重新練,每位醫護人員都要嚴格訓練顯微技術?!?/p>
前不久,陳禮剛教授獲得“2021中國神經外科專家50強”稱號。本次排名結果由eNet研究院、德本咨詢、頤豐卓朗聯調聯合評選,在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周刊》發布,排名具有非常高的專業性及權威性。此次陳禮剛教授入選和排名體現了在全國神經外科專業領域的較高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2020年,陳禮剛教授還獲得2020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成就獎”,這是中國神經外科領域最權威、最高級別的個人榮譽獎。同年,他還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神經外科領域高學術影響學者(學術活躍度70%)。2021年,他所撰寫的論文進入2021年度中國神經外科領域高價值論文TOP100。
分出9個亞專業組,做細做精
2004年,陳禮剛教授進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這對他而言是一個新起點、新平臺。陳禮剛教授到神經外科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出亞專業,將學科做細、做精?!巴ㄋ讈碚f,神經外科整個科室好比是一家餐館,除了家常菜,還有自家的招牌菜?!标惗Y剛教授說。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分為膠質瘤、功能、后顱底專業組,腦血管病專業組,神經脊柱脊髓專業組,前中顱窩底專業組,神經重癥專業組(NICU),顱腦創傷中心,小兒神經外科專業組,高血壓腦出血專業組,神經外科高壓氧組等9個亞專業組,其中顱腦創傷、腦血管病、腦腫瘤為重點臨床及科研攻堅方向。神經外科醫護人員把單學科做到極致,操作需更熟練,對患者神經的保護更精、更細。
陳禮剛教授說:“亞專業分科這項工作剛開始進行時,條件有限,只有外出學習先進理念、進修,才能不斷改善條件、創造條件。尤其是培養人才隊伍方面,科室醫護人員不能局限于會某些手術,而是要精通、鉆研某一項手術?!?br/>
2017年,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獲批四川省首批神經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擁有24家臨床醫學中心成員單位。
2018年,牽頭成立了川南神經外科??坡撁?,擁有21家??坡撁顺蓡T單位。
目前,患者來源輻射川渝滇黔三省一市,住院外地患者達到30%以上,門診外地患者達到40%以上,幫扶醫院超20家。
術業有專攻,人才隊伍“一干多支”
陳禮剛教授回想起剛到科室時,對這支隊伍是陌生的,不知道各自擅長的領域是啥,在前期對科室人員業務能力的摸排和挖掘上,下了不少功夫。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醫護人員表示,陳禮剛教授眼光非?!岸纠薄?,剛到科室的醫護人員會在每個亞專業進行輪班,去尋找自己喜歡的、適合的、擅長的一項學科,如果搖擺不定,陳禮剛教授會先觀察一段時間,給新來的人員指出專攻方向。
為了提升業務能力,科室人員外出交流、進修是常事,各亞專業開展手術時,陳禮剛教授都會趁著空檔去手術室現場觀看、指導。每周一下午,神經外科所有醫護人員要進行學習、討論,開展讀片會或分享經典的手術案例等,每個人均可參與討論。用陳禮剛教授的話說,科室的每位‘孩子’就像在騎自行車,“我關注的不僅是他會不會騎,而是能騎多遠、騎多久?!?/p>
經過多年的鉆研、建造,神經外科隊伍不斷壯大,“一干多支”的模式也逐步成熟,取得了一定成效。據陳禮剛教授介紹,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已經發展成為四川省首批神經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四川省甲級重點學科,建成神經外科PI實驗室、腦功能實驗室,正在籌建四川省腦損傷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實驗室,從原本25張床位擴展至155張,??漆t師隊伍拓展到42人。
在顱腦創傷、腦血管病、腦腫瘤3個重點臨床及科研專攻方向上,近3年來,年均收治腦顱創傷病人4500余例,手術超2000余臺,成功救治3000余例重型腦顱損傷患者;腦血管病3—4級手術占比80%以上,覆蓋四川內江、宜賓,云南威信,貴州赤水等地;在腦腫瘤方向,建成川渝滇黔結合部較大的腦腫瘤臨床診療中心,年均收治腫瘤患者近1200余例。下一步,科室發展要優化團隊,讓科室的每位醫護人員有精湛的技術,還要在已獲得四川省科學進步一等獎、華夏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中國高??萍歼M步二等獎等11個獎項的基礎上,努力爭取國家級獎項零的突破。
(來源:健康西南 文/郭慧琳 汪帆 圖/綜合整理)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